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信息化技術與教育教學過程相結合,正在成為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鍵特征。我國教育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間的工作重點可概括為“三通兩平臺”,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教學空間人人通、以及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平臺”。
在“三通”方面,“寬帶網絡校校通”的重點是完成基于寬帶網絡的基本教學環境建設,而“優質資源班班通”和“學習空間人人通”的重點則在于順應教育改革與發展需求的信息化應用?!皩拵ЬW絡校校通”包括教育寬帶網絡、教學多媒體設施、數字化教學資源和基本教育軟件等四方面的內容;“優質資源班班通”的核心在于“三個課堂”(同步課堂、名師講堂、名校網校)和跨區域教師研修社區的建設,即通過信息技術和優質資源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學習空間人人通”的目標在于促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為師生建立個人網絡學習空間,體現著教育信息化未來的發展方向。
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平臺是教育信息化的兩大支柱,為教育信息化提供堅實支撐。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作為最重要的載體,直接影響教育資源的匯聚共享、建設與應用的銜接。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是建立覆蓋全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管理信息系統及基礎數據庫,為加強教育監管、支持教育宏觀決策、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能力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撐
應用場景
l 教育城域網
按照市、縣兩級“云中心”架構以及各學校所屬縣市區及職能關系,根據層次化設計原則,本次教育城域網建設規劃為“市——縣——學?!比壘W絡架構。
其中泰安市教育局、市直學校,以及泰山區、高新區、景區教育行政機構和轄區內學校網絡統一匯聚到托管在泰安移動的市級核心機房;岱岳、肥城、寧陽、東平教育行政機構和轄區內學校分區域匯聚到各縣市區教育局中心機房(由各區縣教育局提供),然后再通過市到縣骨干網絡接入到市級核心機房;新泰教育行政機構和轄區內學校接入新泰政務城域網,匯聚到新泰政務城域網核心節點,然后再通過市到縣骨干網絡接入到市級核心機房。
l 教育云平臺
致力于打造完善的教育云服務體系,創建由內容、平臺、網絡、終端組成的綜合教學云信息系統,實現云、端協同,為學生、教師和家長提供豐富的云服務。教育云平臺解決方案由虛擬化資源池、云存儲、教育數據中心、桌面云、云盤等部件組成,并通過教育城域網延展到各個校園,實現應用的落地,向學生與老師提供電子書包、在線教育、互動社區等豐富的信息化服務。泰安市智慧教育云平臺(以下簡稱“泰安云平臺”)是綜合性、個性化的智慧教育平臺,是基于教育信息化運用理念,利用虛擬化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教育云平臺,解決資源共享、數字化互動教學、數字化校園等應用問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班班通、人人通和教育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的突破。既起到服務課堂教學又方便教育管理并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l 電子書包
電子書包是以教育云平臺與校園網絡為依托,以學習者為中心,集移動終端、教學軟件、數字化教學資源為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該方案基于移動終端創建跨時空的學堂,隨時使用和共享教育云資源。系統內嵌各類教學軟件,支撐課堂互動教學,并且提供豐富的媒體電子教材以及自測試題庫、網絡課程、個性化學習診斷等在線教育產品,全面服務于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
l 在線教育
在線教育解決方案,針對現代教育的特點,提供網上校園應用,通過可以實現課程管理、師生管理、學分管理、在線學習、離線學習、虛擬課堂、問答平臺等應用,實現學生網上選課、在線學習、離線學習、網上考試等,全程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端到端的服務。在線教育系統有助于學習者突破實體校園的限制,拓展接受教育的渠道,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
l 遠程教學
遠程教學解決方案是通過高清、快速的雙向視頻系統,為學習者提供隨時隨地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提供多路直播、廣播、多媒體課件錄制等功能,并支持教學直播過程中的實時交互。同時,與教育云服務平臺緊密結合形成“云教室”系統,提供資源共享、順暢溝通的云服務模式。中興通訊遠程教學系統的特點在于其靈活的學習方式、個性化的教育理念,從而滿足了不同類型客戶的廣泛需求,包括基礎教育“同步課堂”、“名師講堂”應用、高校交互式遠程互動教學、跨區域教育交流、日常辦公會議等應用場景。
l 資源中心
為順應數字化閱讀的需求,中興通訊提供校園數字圖書館解決方案,包括統一資源庫和業務運營平臺兩部分。統一資源庫統一進行資源引入、審核、入庫管理,并為業務運營平臺提供內容資源同步功能。業務運營平臺提供門戶展現、用戶訪問平臺的入口,提供在線檢索訂購、在線閱讀、閱讀評論、好友互動等功能。
l 空間社區
空間社區是借助互聯網、智能終端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學生、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間的全方位交流,構建互動的橋梁。教師可通過電子化溝通渠道,及時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并隨時了解學生課下表現;學生主要關注信息的接收、學習中問題的反饋以及個人特色的展示;而學校的管理者則借助互動社區與校園OA結合,加強學校的信息化管理,包括公文流轉、學生資料、部門信息、教職員工信息管理等。